私密處不舒服,是陰道炎還是尿道炎呢?讓營養師告訴你兩者差異、飲食及保健品可以吃什麼預防感染!

私密處不舒服,是陰道炎還是尿道炎呢?讓營養師告訴你兩者差異、飲食及保健品可以吃什麼預防感染!

謝茵如 營養師/撰文

 

目錄:

 

大多女性朋友都有私密處不適的經驗,卻因為陰道與尿道位置相近,常分辨不清楚造成不適的原因。如果未能及時治療,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!為了避免這種不適感並維護私密處健康,分享兩者的差異及預防方式!

陰道炎與尿道炎的差異

  • 陰道炎

陰道炎是受到細菌感染、發炎或陰道菌群發生變化所引起的疾病,陰道炎以細菌性陰道炎、滴蟲陰道炎、念珠菌陰道炎是常見發炎的類型。主要會出現私密處搔癢、紅腫、分泌物顏色及氣味改變等症狀。免疫功能低下、個人衛生習慣不佳等,或是經期、孕期、更年期等特殊時期會增加陰道感染的可能。

  • 尿道炎

正常的尿液是沒有細菌的,而當尿道感染,病菌進入尿道時就可能造成尿道炎。尿道炎可以分成淋病性尿道炎及非淋病性尿道炎尿道炎,在男女性都會發生。但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短、尿道口接近肛門及陰道口,使病菌較容易入侵而引起尿道炎。常常飲水不足、憋尿、未確實清潔等原因容易增加尿道炎的發生。而過去曾泌尿道感染者,或是特殊生理狀況,例如:孕期婦女、更年期、臥床者等,也會提高泌尿道感染的風險。

尿道炎症狀包含頻尿、小便灼熱刺痛、尿液混濁等症狀,若出現血尿、發燒、下背部疼痛、噁心或嘔吐等症狀,應就醫治療。

由於女性尿道與陰道相當接近,因此陰道炎及尿道炎也有合併發生的可能性。

 

疾病 陰道炎 尿道炎
常見原因 細菌感染、發炎或陰道菌群發生
變化等原因
細菌感染
常見症狀 私密處搔癢、紅腫、分泌物顏色
及氣味改變
頻尿、小便灼熱刺痛、尿液混濁、
血尿、發燒、下背部疼痛、噁心或
嘔吐
飲食建議

避免高脂肪攝取的飲食習慣

多攝取含有益生菌的食物

多喝水

預防的補充建議

益生菌

蔓越莓

D-甘露糖

 

預防陰道炎與尿道炎怎麼吃?

陰道炎與尿道炎除了生活上需要注意清潔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在飲食上也有許多可以注意的地方:

  • 陰道炎

1. 避免高脂肪攝取的飲食習慣

高脂肪的攝取,尤其是大量吃含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,例如:肉類製品、動物油脂等,有研究發現可能與陰道菌群的改變,陰道的pH值增加有關,會增加細菌性陰道炎的風險。建議飲食上除了以每日飲食指南做參考攝取之外,烹調方式以蒸煮取代炒炸,減少過多的脂肪攝入。

2. 多攝取含有益生菌的食物

益生菌可幫助維持陰道的健康,抑制有害菌的生長,同時也有助於緩解陰道發炎的狀況,建議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攝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,例如:優格、優酪乳、泡菜等。

 

  • 尿道炎

多喝水

攝取足夠的水分是預防尿道炎的基本原則。攝取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尿液中的代謝物質,也可以增加排尿次數,減少細菌附著在泌尿道系統上。衛服部建議每天攝取6~8杯水(1500~2000 mL),分次小口慢慢喝,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、環境而適度調整。

 

預防陰道炎與尿道炎可以吃什麼保健食品?

  • 預防陰道炎的補充

益生菌

乳酸桿菌會在陰道上皮細胞中產生乳酸,有助於維持陰道中的微酸性,而且乳酸桿菌還會產生抗菌的物質並增強陰道的屏障功能,對抗病原體的入侵。過去有研究發現,益生菌是可以降低細菌性陰道炎及念珠菌陰道炎的復發,而益生菌菌種很多,其中凝結芽孢菌(Bacillus coagulans)、嗜酸乳桿菌(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)、鼠李糖乳酸桿菌GR-1株(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-1)及洛德乳酸桿菌RC-14株(Lactobacillus reuteri RC-14)等為研究指出可改善陰道炎的菌種。

 

  • 預防尿道炎的補充

1. 蔓越莓

蔓越莓是常見預防尿道炎的方式。蔓越莓富含維生素C及多種類黃酮,例如:前花青素、花青素等。過去研究發現,蔓越莓可有效降低女性泌尿道系統的感染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,也可以減輕泌尿道的相關症狀。也發現蔓越莓多酚跟類黃酮會減少細菌在附在泌尿道表面上。

市面上,蔓越莓有多種製品,例如:蔓越莓果乾、蔓越莓果汁等。因為蔓越莓味道偏酸,通常在製作過程會額外添加糖。尤其是蔓越莓果汁,很多市售的蔓越莓果汁的原汁含有率少於30%,含糖量又高,一不注意熱量及精緻糖就會攝取過多。可選擇100%蔓越莓原汁,或是購買蔓越莓萃取物之保健品。

2. D-甘露糖

D-甘露糖是天然存在的一種的單醣,在莓果類、蔬果中皆有甘露糖。D-甘露糖結構類似葡萄糖,但在人體中代謝不明顯、不會造成血糖大幅波動,且90%以上會從尿液中排出。

泌尿道系統的感染大多為大腸桿菌造成,而研究發現D-甘露糖會抑制大腸桿菌進入和感染泌尿道系統,也抑制大腸桿菌附著在泌尿道表面。而甘露糖作為益生元,會促進益生菌的生長。

 

結語

私密處的保健應從日常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入手,保健食品雖非必需,但若上述方法無法有效預防私密處感染,挑選適合的保健食品也能成為一種輔助之道。用心呵護自己的健康,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吧!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Beerepoot, M., & Geerlings, S. (2016). Non-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. Pathogens (Basel, Switzerland), 5(2), 36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pathogens5020036
  2. González de Llano, D., Moreno-Arribas, M. V., & Bartolomé, B. (2020). Cranberry Polyphenols and Prevention agains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: Relevant Considerations. Molecules (Basel, Switzerland), 25(15), 3523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molecules25153523
  3. Han, Y., & Ren, Q. L. (2021). Does probiotics work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.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, 61, 83–90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oph.2021.09.004
  4. Marnach, M. L., Wygant, J. N., & Casey, P. M. (2022).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aginitis. Mayo Clinic proceedings, 97(2), 347–358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yocp.2021.09.022
  5. Mizgier, M., Jarzabek-Bielecka, G., Mruczyk, K., & Kedzia, W. (2020). The role of diet and probiotic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non-pregnant women. Ginekologia polska, 91(7), 412–416. https://doi.org/10.5603/GP.2020.0070
  6. Neggers, Y. H., Nansel, T. R., Andrews, W. W., Schwebke, J. R., Yu, K. F., Goldenberg, R. L., & Klebanoff, M. A. (2007). Dietary intake of selected nutrients affects bacterial vaginosis in women.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, 137(9), 2128–2133. https://doi.org/10.1093/jn/137.9.2128
  7. Wu, L. Y., Yang, T. H., Ou, Y. C., & Lin, H. (2024).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women's health: An update narrative review.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& gynecology, 63(1), 29–36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tjog.2023.09.018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